北大学长说高考:十八年前,那年十八

上清北2019-09-06 11:1755470

作者:北京大学 伍岳

       按虚岁的传统来算,我即将来到第三个本命年了。六六三十六,似乎无论是从“六六大顺”的传统意义,还是从“双击666”的当代意义,这都是一个蛮不错的数字,但这得看你怎么理解。同样是36,也完全可以拆成一个十八层地狱,紧接着又一个十八层地狱,一天好日子都不给你留,第二份都没有半价的。

       所以你看,人生如何去经过,和数字如何去拆一样,完全是在于自己的。十八年过得如此之快,以至于还没来得及好好回忆,我就已经不太记得当初是怎么走过来的了。

       今日,我已经只记得好友的年轻面孔,老师的搞笑瞬间,还有自己和他们在一起的难忘时刻。可是明明对你而言,每一天都如此漫长难熬,不要说十八年,十八天来做的作业和试卷堆起来都足以埋掉你。这种差别出现在哪里呢?

        一是时间颗粒度,如果每天只用完成一件事,比如睡一觉,这个大小为24小时的大颗粒会让你感觉时间过得飞快,相应的,你什么都没做。可是每节课的学习任务迫使你不得不把时间划分为若干个45分钟的小颗粒,这样,每天就会变得漫长很多,相应的,你也做了很多的事。二是心态,我记住了快乐往事,和你感到难熬,其实根源在于心情好坏不同。可是,如果每天的事情是被别人规定好不得不去做的,心情怎么好得起来呢?所以说,你得有自己的时间管理。时间是你自己的,学习也是你自己的,心情还是你自己的,为什么要把这个节奏完全交给别人安排呢?自己要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每一件事需要多少时间,能不能划分为更小的颗粒,每一步都容易完成,每一个颗粒安排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这样思考之后,你会发现能做的事情变多了,被强制的感觉减少了。如何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如何过好每一天,这是完全在于自己的。

       可是等等,你或许要打断我了,我尝试这么去思考了,但是任务一点都没少啊,考试的压力,分数和排名还是在虐我啊。对,没错,你怀揣着对美好一天的规划和期待,可是一到校就开始被分数和排名摁在地上狂揍,这一天的规划和期待就剩不下多少了。为什么呢?考试结果太重要,你太在乎。你看看我,我站着说出这些的时候,我腰疼过吗?(此处省略魔性笑声一分钟)

       好了,看到这里,你准备撕书了,请你稍作忍耐,再看看身边的超级学霸和超级学渣,他们为什么也都没有被每天的分数所控制,都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呢?前者是因为他们能从日常任务中找到自己的思考点,他们自得其乐;后者是因为他们彻底放飞自我,他们也自得其乐。

       你看看我们这三类人,我们的共同点,是都没有那么在乎每次考试的结果,而更关注过程。其实我很惭愧,我直到高三的那个寒假,才认真考虑了我要考哪个大学的问题,而之前的两年半,其实也免不了为每一次考试的分数和排名而在意。你很可能比我强,早早就立下志向要上北大清华,这其实再好不过。但既然有如此坚定的最终目标,不应该很自然对平时每一次的分数和排名更加淡然吗?不应该更不会让自己的学习规划被这些东西轻易左右吗?把每天的关注点,更加聚焦于如何解决自己的问题,如何完成自己经过独立思考规划出来的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如同你所做的每一道大题要关注如何把过程写规范一样,这是比日常考试结果重要得多的事情。

       多关注过程,少在意结果,有这样的心态,你就能逐渐理解,超级学霸是如何在学习中自得其乐的。为什么他们在完成老师的规定动作外,还有兴趣花时间去研究更深的问题。无法获得乐趣的事情是注定难以长久的,有了上面所说的关注过程,少看结果的心态,才有在日常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保持对知识长久渴望的前提。

       你知道,我们所学的任何知识,最开始都不是为了考试而去钻研的,它很可能只来自于某个不安分的大脑里的某次灵光闪现。有多少个被物理折磨的夜晚,你曾经想过,如果能穿越,你要剁了牛顿,最不济也要砍了他门口那棵苹果树,这样你就不用学物理了。可是,没有牛顿,还会有马顿,而且马顿是被每天从头顶飞过的一群鸟的鸟屎砸中而迸发灵感的,你根本砍不着。

       你看,学霸是常有的,会不会是你,关键只在于你有没有好奇心,肯不肯花时间去求取新知。我在上学的时候,其实非常有兴趣去研究这些规定动作之外的东西,很多看似与考试无关,但是它能锻炼你的头脑,帮助你从新的角度更加透彻地理解已学知识。成为老师之后我观察到,往往都是这一类同学,经过长期充满求知欲的思考后,对那些艰深的题目理解地更快,思路更独到,而且还在获得新知的时候获得了快乐。而这,是完成高考这件人生规定动作之后,会伴随你今后学习、科研、工作,给予你终身快乐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名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招牌已经在原地伫立了几十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名词已经存在了百余年,它们很重要吗?不重要。想要这几个字,做一名游客,在校门口照相即可,它们不应当是你追求的目标。北大人心中的“民主”与“科学”,清华人心中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无论拍多少相片都得不到的。通往它们的路在哪里?其实北大先贤蔡元培已经说过,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清华大师陈寅恪也说过,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一个自由、独立的人,能够对外在的磨难和浮躁免疫,多去享受自己的时间,享受学习的过程,享受新知带来的快乐,做到这些,你就已经跨过了那道校门,成为了真正的北大人、清华人,拥有了下一个十八年,下下个十八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十八年前,那年十八。

       我比你多经历一个十八年,这是我们巨大的不同。但是,下一个十八年会怎样,我和你一样,无法预料,充满期待。所以以上,与大家共勉。

声明:本文作者伍岳,版权归华大智学所有。若需转载请及时联系小编进行授权,如有侵权我们将进行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