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长说高考:面对高考,我能做到什么程度

上清北2019-11-06 15:5117508

作者:清华大学 王绍新

01 简介

       大家好,我是来自清华大学的王绍新,高考以理科671分,数学147分,被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录取,接下来将进入大二学年;高二暑假参加北京大学工科暑期课堂,获得“优秀学员”的荣誉称号,以此得到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资格,且免除面试;参加第三十三届物理奥林匹克知识竞赛获得省二等奖。

02 小时候

       每个人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都是有理由的。而我对于学习的认真,很大程度上源于我的家庭。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我的家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我的父母教会我乐观、坚强和绳墨曲直,我的奶奶教会我礼貌和感恩,我觉得我也该教会我妹妹点什么。当时的我很喜欢一句话:我没有必要纠结我的出身,但有必要为自己拼出一个未来——这是我最初的信念,它给了我学习的热情,让我以一种轻松有效的学习状态度过小学和初中,中考考入浏阳市田家炳中学实验班。可当时连图书馆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我,视野便仅限于高中了。

03 高中

       与老师亦师亦友的关系从初中延续到高中整整6年(这或许是我能够考上清华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清华这个目标是我高一下学期确定的,因为它的理工科类专业大多都很强悍。考上清华,改变的将不只是我自己。我也想看看,以我的起点,我能做到什么程度。

       高一高二的学习并无太大波澜,紧跟老师的步伐,预习练习复习,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偶尔落下一点就挤时间补上,有时也跑到教学进度前头,为自己建立学科优势,总体成绩在实验班处于上游水平。这两年,我眼中的学习,就只是快快乐乐地为高考时的自己增加筹码,所以我付出了比很多人都要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雕刻自己的所学,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可偏偏到了高三,属于我青春的迷茫和叛逆降临了。有一段时间,我会在上课、晚自习咬着笔头发呆,思考着“人生哲理”,我开始厌学(具体的就不写了),高三上学期,我的成绩是令人崩溃的。在这种紧要关头,我常找我的老师交流,十分了解我的老师们在最后一个学期也成功地将我这匹青春的野马拉了回来。我以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偏执,苦苦挣扎了半年,但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心灵的逐渐成长,是我最大的收获。

       对于高考,抛开目标和理想不谈,就学习而言,最重要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其次才是获取知识、掌握知识的方法,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考试心态)。熟能生巧、勤于思考、学会总结、多与老师交流······陈词滥调,却最为行之有效。然而全都做到的人却并不多,那你凭什么质疑它?

04 感恩

       这一路也请带着感恩前行。

       很多人对我们的好,并非理所当然。虽然他们对我们的好不求回报,但我们身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人,也应当具有最基本的情商。 只是希望,他们想起我们的时候,他们能自豪;我们遇见他们的时候,我们有温度。

(在这篇文章里,这里我最想强调的是我们的老师)

05 结语

       我们的每一个选择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们未来的生活。人生是一个复杂的算法,它的变量杂如牛毛。每个时间段,我们都有着当前的主要目的地,我们要在适当的时间,调整适当的变量,或必将“委屈”自己,但尽力让下一步是自己想走的那条路,想要的人生,想成为的那个我们。

声明:本文作者王绍新,版权归华大智学所有。若需转载请及时联系小编进行授权,如有侵权我们将进行法律追究。